先前看過<飲食男女>,覺得電影敘事不會乏味無聊,昨天閒來沒事,在完全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,看了同樣是「父親三部曲」之一的<喜宴>。
若你想在沒有廣告的介面上閱讀這篇文章,請點此網址: 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view/beckyxmaggie/%E9%9B%BB%E5%BD%B1-film/%E5%BD%B1%E8%A9%95criticism/%E5%96%9C%E5%AE%B4-the-wedding-banquet
我把這部電影分三個部份來說好了: 高偉同、家人、外人。
首先是偉同這個角色的掙扎。好笑的是,光是片頭,就深深令我感同身受。偉同在健身房運動時,高媽媽在錄音帶說了這家、那家發生的大小事,然後接著就說幫兒子找相親對象。我看著偉同在健身房運動,媽媽的嘮叨卻一點沒聽進心裡。長大之後,爸媽生活在台灣,他則是在紐約定居,偉同的世界及閱歷和父母不同,聯繫也沒那麼頻繁,這意味著他的思想也被西方環境淺移默化。這就像和小學、國中的朋友剛重逢那是一派熱情,心中有莫名激動,但卻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能聊到天荒地老,因為我們都變了。
這一幕除了親子溝通已淪於形式的主題外,另一個重點就是相親文化。我自己其實也不太懂相親文化,所以看了郭杰瑞的影片(網址在這---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CW411T7MF),總的來說,在美國,孩子有沒有結婚並不那麼重要,我知道以前的英國有一點點不同(現在6,70歲左右的英國人那個世代),因為我喜歡的演員Jeremy Irons在訪談中有說過,他說自己是中產階級(middle class),當演員這個夢想只堅持到30歲,不成功就轉行,因為不成功的演員生活很拮据,而身為一個中產階級,他想有自己的家庭、房子、穩定的工作。當然現在這個時代連在台灣都很多單身族,英國想必也不像Jeremy Irons那時候那樣了吧。而我認為是看個人啦,例如Jeremy Irons的兒子Max Irons最近剛剛結婚,他說結婚讓他有"安定下來的感覺、讓他有安全感"。通常女生比較渴望家庭和穩定吧,畢竟35歲以後生小孩風險很高,嬰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也攀升,現在平均教育水平升高,等於是要在大學畢業的十年內選擇要不要孩子,生育對大部分的女生來說意義還是挺大的。中國人的想法也跟Jeremy Irons那類想法也不一樣,郭杰瑞影片裡的阿姨也說到"想把血緣傳下去"(如電影裡提到高爺爺叫高爸延續高家香火),我不知道英國是不是這個觀念,但另外有個阿姨也說"捨不得自己享受,要留給孩子"(電影裡高媽帶鐲子旗袍給葳葳同個意思),我覺得英國人就不是這觀念了。living for the moment這個觀念舉中西方的房子為例,台灣的房子是能住就好、很少打掃,房屋外觀都很髒,國外就是享受生活,把自己的居家生活弄得很舒適。
帶入本片主題,偉同是同性戀。為什麼同時放了他們鄰居的異樣眼光呢,因為其實我覺得宗教上,就西方人而言,美國人比歐洲人還要保守、虔誠的基督教。現在美國已經同性婚姻合法化了,但在這部電影出品的年代,人們仍然對同性戀有很多誤解,因為聖經說同性戀是一種罪惡。所以即使是在美國最開放的都市---紐約,那時候的同性戀仍然會被歧視,所以同性戀有屬於自己的社群(約賽門偉同打籃球的男生應該也是同性戀)。再來是高偉同不願意告訴自己的父母是同性戀,因為怕第一: 他們接受不了這個事情。第二:如果父母知道他是同性戀,父母也必須承擔很多壓力(輿論、擔心...)。(下方影片中的美國青年怕家人無法接受,但似乎沒有中國人這種父母也須承受輿論、擔心壓力的觀念)。這個不告訴父母,他們便不用承擔壓力的作法,在此劇重複出現,例如毛妹說漏嘴高爸心臟病偉同才知道(高媽怕偉同擔心),毛妹自己也有個白人男友卻也瞞著父母。
另一個超好笑的地方,Simon要送高爸爸、高媽媽禮物的時侯,他說老人家心臟不好,特地送了一個量血壓的機器"未雨綢繆"XDDD;至於高媽媽,則送了"老女人"專用的保養品xDDDD。我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這個超級好笑的,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中我也許也會這樣說xDDD("希望我青春永駐吧"高媽說,"對對對,不會這麼快老...老化"賽門急忙"表現")。
-
<家庭>
(上面放的那張照片高爸眉頭深鎖、高媽要哭出來了。) 基本上從高爸、高媽出場後,他們倆的生活圈幾乎沒有交集、沒有共同嗜好、沒有交流,雖然一般人會想以前哪來的自由戀愛,但Youtube頻道<越哥說電影>推測台灣家中除了二老還有個廚子老張,說老張很可能是高爸的男朋友。我覺得也不無可能,因為我猜高爸只會講一兩句英文,他真的是"感受到"偉同和Simon是戀人,早餐桌上Simon發火這一點上高爸比高媽敏感多了,相較二老剛來美國,高爸想繼續追問威威爸媽時,高媽給他碰一下,暗示別說了。敏銳如高媽卻還在早餐桌上問:"(賽門生氣)是不是我們待太久、是不是偉同忘了付房租"時,高爸應該已經知道兒子和Simon是情侶。
我們從Simon口中得知,(李安是不是故意的xD),Simon的爸爸在Arizona、媽媽在Boston(Google Map一查竟是美國對角線,不能再遠了),兄弟是爸爸和前妻生的,戰死於越戰,而他兩個姊姊在舊金山。高媽雖羨慕現代女性能追求自己的生活,卻又會和威威說:"女人畢竟是女人呀,丈夫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"。這裡很明顯就是中西兩種觀念做對比。不過這裡也可以拿鐵叔Jeremy Irons做例子xD,因為covid-19英國有段時間不能出門,Jeremy Irons他老婆想和孫子近一點,所以他們待在英國而不是愛爾蘭的家。我媽的芬蘭筆友也都和家人的關係蠻緊密的。
<外人>
<霓裳魅影>中Reynolds和Alma溫馨的婚禮僅僅四五個至親朋友見證,深情的望進對方眼底、說下誓言之嚴肅,牧師還幽默一番,隨後沒有盛大的喜宴,而是在小餐廳裡談笑著。相較之下,<喜宴>婚禮那一段既荒謬又難過,明明是兩個人的終身大事,卻像一場鬧劇一般,看新郎新娘擁吻而起鬨、敬酒欲灌醉新郎新娘、大鬧洞房,「你看到的正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」我認為李安唯一的客串台詞尚未完整,因為這個場景讓我想起,不僅僅是結婚,中國人的喪禮也是一個樣子。孝女白琴哭號、不認識的議員致意、有的家庭還在死後爭遺產。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注重形式。身而為人,快樂和悲傷都是重擔,為什麼不是筆尖般深刻的體會,而是將他們磨成紙張一般薄。老陳(諧音老臣)想為偉同做喜宴確實知恩圖報,但結婚的不是高爸,新郎不願意,為什麼要強迫人家呢?如此慎重的事為什麼要搞得那麼可笑,來吃喜酒的人還跑錯樓。結婚是兩個人的事,兩個人給彼此銬上鎖鏈說:"我們都是凡人,很多缺點,世事無常,但無論如何,我不會離開"
中國人是群,偉同、高爸、高媽各自的犧牲、心照不宣是為了維護這個家。盛大的喜宴是為了場合熱鬧。
而西方是個人。
留言列表